蝗蟲論
「蝗蟲」,原本是一種昆蟲,具掠食性,後被網民借用為對劣質中國人入侵香港行為之代稱,有嘲諷對方為掠奪者、中國式法西斯主義者,以及佔了人家便宜還大條道理的意味。此詞為2000年代後期起興起的稱呼,原流行於高登討論區,及後有網民於YouTube發表改篇歌曲《蝗蟲天下》,此舉令「蝗蟲」進入主流傳媒用語之中。
簡介
「蝗蟲」是指劣質的大陸人,這些劣質的大陸人通常是好食懶飛、不務正業、好逸惡勞、諸多挑剔、掠奪他人成果、「惡人先告狀」等。
部份在港新移民及大陸人,因沒有工作而得領取綜援,被坊間評為來港只為褔利,而更有報道指他們不滿足於比普遍低下層薪金為高之綜援數額,例如「每月拎12,700元 天水圍無業綜援婦喊苦」等。而中國內地三鹿奶品污染事件被揭發後,大批人士湧港搶購奶粉,更疑引發奶粉荒。
近年,大量內地孕婦為讓子女得居港權,不停來港產子,甚至不惜衝擊急症室,嚴重影響公立醫院服務。另外,在特區政府決定向市民派發六千元律貼後,新移民亦不甘示弱提出申訴,由於香港並無右翼黨派,在泛民和建制派一致施壓下,特區政府決定屈服,讓來港不足七年,甚至只有數天的非永久居民獲得同樣的金額。
及後,部份新移民及內地人更在網上發表許多自以為打救了香港的言論。一邊說不希罕成為香港人,對香港大加批評,一邊又把兒女送來,享受著移民帶來的好處,並認為是理所當然的;移民後又不尊重移居地文化,不願融入當地社區,甚至反過來認為原住民應為他們服務。
經過多月的蘊釀後,「蝗蟲」2011年開始正式流行於高登討論區,「蝗蟲」一詞正正描繪出香港本地人對劣質大陸人侵略本地資源之驚恐,而且慢慢進入主流傳媒用語之中。
隨著蝗蟲一詞為一般普羅大眾所認識後,無論網上還是坊間都不斷出現討論和爭拗,與此同時衍生出許多惡搞,包括歌曲、改圖,更有人在不同的網絡社群中組織起來,表達對「蝗蟲」的不滿。雖然普遍來說一般人對蝗蟲的認知是「劣質的中國人」,但部份偏激網民卻將「蝗蟲」應用到全體的中國人身上,不論什麼人,「只要是中國人就是蝗蟲」,這種偏激的想法亦催生出更多的民族矛盾,更影響到其他人都將此詞應用到所有中國人身上,由此不但引起了族內歧視的爭議外,更引發起不同層面的社會問題。
新詞起源
「蝗蟲」一詞並非高登討論區首創。未有「蝗蟲」稱呼之前,高登討論區多稱之「寄生虫」。
「蝗蟲」原本是指一種群居型的短角蚱蜢,在以前不少發生嚴重旱災的國家都曾經經歷蝗災,令不少農作物受到毀滅性的傷害。由於蝗蟲由於侵害性大,在不同文化上均視為災禍與毀滅的象徵,如聖經《出埃及記》摩西以蝗災打擊埃及,《啟示錄》中更以蝗蟲比喻魔鬼,電影《驅魔人》亦有蝗蟲襲擊人的意像,而1950年的《時代雜誌》更將當時中共領袖毛澤東與大量蝗蟲作為封面人物,表達當年解放軍像蝗蟲般湧入朝鮮半島介入韓戰。
早在2006年4月,一些大型網站引進網誌服務(Blog Service),有網民以「網上蝗禍論」來剖釋香港新聞組、論壇等網民討論質素的衰落,與網誌的興起尤具創見。
2008年,台灣的《魔獸世界》玩家早已將內地翻牆到台灣的玩家形容為「蝗蟲」。在此文中亦反映出大陸玩家對台灣伺服器造成的破壞。兩年後(2010年),「蝗蟲」一詞在香港成為對大陸人的俗稱,可謂事有湊巧。
香港網絡應用
至於在香港網絡上使用「蝗蟲」一詞,源於高登討論區2010年9月9日發出的文章《我提議從大陸以外地方輸入華人抒援本地人口老化》。討論串的回應中,有站友最先用「蝗蟲」字眼直接交代出香港深層次問題,以蝗蟲字眼把能幹認真、善良老實的人,與國內來港以針對性掠奪社福資源為目的的懶人惡人分別出來,原文節錄:
「 問題唔係大陸人素質差,係香港既輸入人口政策有問題佢鼓勵左好多蝗蟲黎,而事實上香港有個深層問題係香港除左吸引蝗蟲根本吸引唔倒好人叻人,大陸都有好多好人叻人,佢地已經睇唔起香港,全部去晒英美澳加,只有蝗蟲先會去香港 ... 」
同月,報章上刊登了兩則新聞,開始中港衝突的縕釀,包括《內地血癌少女籌款55萬》爭議,以及《公屋綜援戶恐掀13億申訴》爭議,兩宗新聞都被轉載至高登討論區時事台上。在這兩宗新聞的討論中,不少網民都認為這些先例一開,日後香港勢必成大陸人的籌款港、綜援港、福利港,並吸引大量大陸不願意工作,只懂伸手的福利掠奪者來港,同時網友亦因為這兩宗新聞的討論,開始普遍地應用蝗蟲字眼去形容這批大陸人。
蛆蟲論
《論語一年》節錄 - 魯迅:
相對香港稱呼很多大陸人為「蝗蟲」,其實近代早己經有中國人有類似的指責,而多以「蛆蟲」形容中國人。其中以魯迅和柏楊都稱中國人為蛆蟲的論斷最為著名。例如魯迅除了有臭蟲論外,亦有蛆蟲論的,在《論語一年》,直接了當的的罵中國人是茅廁裡爬出的蛆蟲。
《醜陋的中國人》節錄 - 柏陽:
柏陽在《醜陋的中國人》一書中,將中國文化形容為醬缸文化,也是以醬缸蛆形容中國人,說明中國是一隻無底的缸,人們在其中都化為蛆蟲,即使將先進的西方文化放進來,也很快會被變質為完全不同的東西。
歧視爭議
有人認為「蝗蟲」一詞構成歧視,不過有指根據《種族歧視條例》,「新移民」並不在保障範圍,理由是「新移民」和香港是同一個種族。
2011年4月,Roundtable總幹事林輝認為「蝗蟲」一詞,與其說是一眾內地人,倒不如說是一種由人口融合帶來的不安感,卻以拿新移民(特別是基層新移民)作代罪羊的語言來表達。
到了2011年7月,挪威發生「反新移民、反伊斯蘭」槍手屠殺事件後,《明報》於2011年7月31日刊登社論,指香港市民若不分青紅皂白,把新移民誣衊為「蝗蟲」,統統視作好食懶飛只求綜援不勞而獲,也是一種暴力。
香港學者陳雲則認為「蝗蟲」並非針對個人,而是指飛越邊界蠶食別處資源的一群人;若大量香港人湧到加拿大生兒育女,一樣可被視為「蝗蟲」,故不涉及歧視成份。
2012年1月,正當港人的「仇蝗」情緒因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孔慶東的「香港人是狗」論而日益高漲,著名作家陶傑發表了文章《龍年》,指出中國大陸不是十三億人皆蝗蟲。此文章被高登討論區的會員形容為罕有地沒有「抽水」成份,其中末段提到的「這是香港網民在龍年必須學會成熟和理智的一課」,更被認為是針對部份過於偏激的高登會員。
網民反應
一星期內高登討論區有至少6個相關帖子被「推到1001鎖post」,共6,000以上回應。上圖為在高登搜尋「高登力量」部份的帖子結果。
香港本土力量
是眾多強調香港人本土思想裏面,最早成立的組織。亦是第一個在示威遊行中走出來,反對香港福利政策對新移民過渡寬鬆的組織。最初由十數位活躍於香港高登討論區的網民於2011年2月下旬成立,其主張為「為香港人發聲,捍衛本土文化,保障香港權益,抵禦文化清洗」,現己停止運作。
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10 萬人 Like 俾政府睇!
一群本地孕婦發起《反對內地孕婦來港產子!10 萬人 Like 俾政府睇! 》運動,至今已有超過10萬名網民支持。她們亦曾遊行抗議、張貼海報及靜坐表達對「雙非」的不滿。
高登網民登報發聲明:反雙非孕婦事件
2012年1月,高登討論區部份網民對略奪香港資源的「蝗蟲」終於忍無可忍,決定於報刊刊登聲明以引起更多香港人的關注;要求特區政府修改《基本法》,及堵塞「雙非人」子女獲居港權的漏洞。
結果一星期內就籌得十萬元,共800多名捐款者。本身對高登反感的親子王國的網民亦支持登報。
「高登唱蝗團」
約10名高登討論區的網民組成「高登唱蝗團」,在2012年1月27日到尖沙嘴一帶「快閃」唱歌,包括《年少無知》及《蝗蟲天下》等歌曲,諷刺內地人來港掠奪資源。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