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x dresses uk
latex dresses
latex clothes
蘇格蘭舞舞法說明- 搞明堂 ,香港通識小百科
搞明堂  > 所屬分類  >  實用資料   
[0] 評論[0] 編輯

蘇格蘭舞舞法說明

推進轉身換位法(Poussette):

推進轉身換位法的原名是Poussette,這是由法文的“pousser”而來的,就是推(push)的意思,這正是最好的舞法說明,在本變化中男子正是以很柔和的動作推或拉他的舞伴,使女伴被帶到新的位置。

在連索或捷格弦律中,這種變化始終是以八次的蘇格蘭均衡步來完成;牽手再次的成為很重要的一環,舞伴的雙手互相緊緊的牽著,手肘和前面一樣曲於體側、但是要注意的是不能向外張開、牽手仍在肩高。在本變化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使首、二對互換位置,首隊向隊尾移動、二對向隊首移動,兩對循反時針方向換位,同時請切記務必由男左女右足開始做,所以不論在做本變化前,或是做其他的任何動作,最後重心務必要置於男右女左足。有許多人常說此處的起足並不重要,但是舞者嚐試了以後,就會發現其中的原因。而了解其重要性了;在皇家蘇格蘭舞協成立之初,當時一般人都認為是優雅而端莊的華爾滋的前身,那時所使用的舞姿還是採用閉式舞姿的,但是因為起足的不統一而轉身的時候形成了混亂而不協調的情形,所以皇家行列舞協決定仍採用較古老的形式,就是目前的牽雙手而固定起足,所以才得統一而發揮了這種變化的精髓,到目前這種跳法已成了統一的形武了,那麼推進轉身換位究竟該怎麼做呢?開始時,第一女、第二男併肩站立,舞伴面相對牽雙手。

第一小節:兩對各以一次蘇格蘭均衡步向外(行列外側)分開。
第二小節:第一對男進女退、第二對男退女進,各自向隊尾和隊首移動。同時各自右轉九十度,男士均背向隊首。
第三小節:各做一次蘇格蘭均衡步,第一對向隊尾,第二對向隊首移動。
第四小節:再做一次蘇格蘭均衡步,男右手拉、左手推,同時右轉九十度,背對女子的行列。
第五小節:以一次蘇格蘭均衡步向中心移動,兩對互換位,而在行列中間併肩站立,惟男女位置已與行列中之原位置不同。
第六小節:再以一次蘇格蘭均衡步兩對各自右轉半圈,舞伴換位而間到原先行列中的一側(男回男列,女回女列)。
第七、八小節:以兩次蘇格蘭均衡步退回行列中,而完成一、二對換位。

推進轉身換位法同時亦可用史卻斯此弦律來配合,祇是使用四次莎蒂希步而已,而預備隊形也由四人的方形變成了斜向站立了, 開始時,一女二男在隊中背對背,舞伴面相對牽雙手,形成一男一女二男二女的斜線,起始足仍是男左女右足。

第一小節:一男以右手、二男以左手側向帶領其舞伴向斜前(第二對男伴的斜後方)分開。
第二小節:以一次莎蒂希步舞伴換位,同時走向行列的中間。
第三小節:以一次莎蒂希步迅速右轉身,回到原來行列的己側(此時二對已換位)。
第四小節:退回行列之中。

這種形式的作法如在其他的隊形後使用,那麼就有重心不能適應的感覺,經常的一女二男要改變重心來配合方向的變化,所以舞者必需時時注意,儘可能的用最輕快的方式改變重心的位置。

扶手併行(Allemande)

這也是一種非常優雅的動作變化,若在連索或捷格弦律時,是以八次的跑跳交換步來完成,若是配合以史卻斯此弦律則用前進莎蒂希步來做。
預備隊形和舞姿是採取一、二對成維沙維尼舞姿。面向隊首,一對在前,二對在後;行進間,第二對必需緊跟在第一對的後面,跟著第一對做同樣的動作,其動作如下:

第一小節:一對一次步法蘇格蘭均衡步或莎蒂希步,開始循反時針方向轉身1/4圈,第二對以同樣動作緊跟其後。
第二小節:以一次步法前進。
第三、四小節:重覆以上第一、二小節動作。
第五小節:重覆以上第一小節動作,而此時一、二對各自轉身併排,面向女士行列,一、二對互換位置。

以兩次步法換間原位,並退向自己的行列,進入二、三對之間,而完成了與第二對換位的動作。

左右穿梭(Right and Lafts)

這種做法若是以較現代的說法而且在圓圈隊形時,就是所謂的大循環,但是僅右二對互跳時,我們就稱之為左右轉梭,如前述及,若是以二對以上來做這個動作時,就應以單圈隊形開始,若是二對來做,就以四人的方形為基本隊形,因而更合適於行列舞的型態。但是在指導初學者的時候,若能以單圈隊形為介紹的基礎,將會較易為其接受。在兩對時,舞伴面相對,各站在行列的一側,以兩次基本步伐(種類視音樂型武而定)與舞伴在牽右手的情況下錯右肩換位,四人於換位後皆右轉,而面向鄰伴以同樣的動作換位,惟此次乃為牽左手而錯左肩。重覆以上的動作而回到原位,則此動作即告完成;在過程中應儘量避免與所共舞者背對背,所以在未與其放開牽手時就儘量保持側面相對,尤其是在將回原位前的那兩次基本步伐更為重要,這在蘇格蘭行列舞中是一種禮貌和風度的表現。再次的牽手方武成了很重要的一環,此處手應牽於肩高,而以十分輕鬆的握手方武為之,決不可以無所謂的垂於體側,並且要有助於與其共舞者的方向及重心的保持及變化。這種動作大部分是以史卻斯此弦律的音樂來配合的,若然則祇用四次的莎蒂希步來完成,而不是八次,也就是說每次步伐都要換一次相牽的手。另有一問題產生,就這若這個動作是以三對來做,而以八次步伐怎樣分配於六次的換手之中?一般來說,最好的辦法是在六次步伐完成後而退回原位時佔用兩小節以便做一次十分禮貌的轉身退回的動作;或是大家繼續做穿梭的動作,祇是這樣較易增加混亂。

在三對做的時候,第一對舞伴面相對,第二對與第三對面相對站立;大循環可以很完美的以八人來配合八次的莎蒂希步來完成,若配以連索音樂,則以十六次的蘇格蘭均衡步來做較為理想,因為若僅以八次的蘇格蘭均衡步來配合,一方面因為音樂的形武很少有16拍為一段落,大部分在32拍時都會令人有一終結的感覺,同時另一方面若僅以八次蘇格蘭均衡步來做有匆促感,而令舞者不適;在四對做時,一、四對與舞伴面相對,二、三對則與鄰伴面相對,在過程中應儘量保持行列的隊形。

三人連索(Reel of 7hree)

三人連索可以說是少數僅能配合史卻斯此或連索音樂而都是使用八次基本步伐的作法之一,而將所行經的軌跡分成八段(來回各四段),而每一段(亦為每過一人)是使用兩次的基本步伐;它是以每列之第一人與第二人以基本步伐通過右肩換位為開始,而接著第三人在中間與第一人錯左肩換位。

若開始時是以一、二對換位而首隊之舞伴各位於異性行列之甲為預備隊形,則祇能以六次的基本步伐做完連索的變化,而以最後兩次基本步伐做舞伴換閭原位的動作,所以一般說來,第二、三對就必需在第六次步伐結束時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樣動作結束時才會令人有真正結束的感覺,因為各人都回到了各人應該在的地方了。

三人連索,不論首隊是由隊首或是由三人中間開始,有一不變的原則,就是要與第一次相錯的人錯右肩通過,除非是在與鄰伴互繞後開始做,則就由與第一鄰伴對做由左肩相錯開始的三人連索,而這種做法是會在舞步說明中特別提出的。

同樣的,在這種六人同時移動的三人連索方武,亦可以僅由首隊移動,而二、三對四人在原位靜止不動的方式來完成,那就是一對男、女各由己列的二對男女的前方(即自己的左斜前)以右肩朝向二對舞伴通過然後再向自己的右斜前以左肩朝向三對男女與其互繞再做同樣方武的互繞而回到原位。

另外一種是僅由第一、二對四人來做的,即第二對在原位不動而僅由第一對的互繞來完成連索的動作,做法是一男走向二女,一女走向二男,而第一對舞伴在隊形中間相遇時,一女由其男伴前通過;在第一對到達第二對前面後,由二、三對間的空隙處經過,由第二對後面繞向行列的中間,在行列中間與舞伴相遇,一女再由其男伴前通過,各人回到原位。

四人連索(Reel of Four)

四人連索在做法上是要較之三人連索為困難,就預備隊形上來說可分為二種:一是一、二對男伴在行列間背對背而與舞伴面相對,一  、二對四人成一直線;另外一種是一、二對舞伴男左女右各位於行列的一側而兩對四人面相對

就第一種隊形來說:一、二對男士先與舞伴錯右肩通過後,在女伴的位置向右轉身,此時二位女士在隊形中錯左肩通過,接著,一男與二女,二男與一女再錯右肩通過,就像這樣一直重覆的錯肩通過,直到各人都回到原位為止。

就第二種隊形來說:一開始的兩小節,二位男士在原地靜止不動,二位女士則利用這兩小節的時間由隊形中間錯左肩通過,在第三小節男士則與對面之女士錯肩通過後利用女士在向左轉的同時在隊形中間錯左肩通過,接著各人與自己的舞伴錯右肩通過開始重覆以上的動 作,直到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原位為止;這第二種作法是較為早期的做法;四人連索在許多蘇格蘭行列舞中都可以看到的,但是不論是在何種隊形中,祇有一個原則要記住,就是不論何時與何人,祇要是二人在行列中錯肩通過時,則一定是錯左肩,而與兩側的一定是錯右肩通過,這樣就不會出錯了。

環小姐(Ladies Chain)

 環小姐是兩對來做的,使用八次的莎蒂希步,兩對舞伴男左女右站立,四人各在行列之兩側,二對面相對,兩對女伴以兩次莎蒂希步牽右手換位,同時兩位男士移至自己舞伴的位置,與對面的女伴牽左手,以左手領導舞伴帶領其循逆時針方向以兩次莎蒂希步轉一圈,重覆以上動作後,舞伴各回原位。

同樣的,本動作亦可僅做四小節,做為女伴由對面的行列中回到她舞伴身邊的方法,或是由舞伴身邊回到自己原來的行列中,在過程中牽手的方式在與對面的女伴錯肩通過時較與異性相牽時要來的鬆些,而且兩人的距離也大些,牽手的高度大約在肩高的位置,男士必需很有效的以左手帶領女伴轉身。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如果您認為本詞條還有待完善,請 編輯

上一篇 風笛手與蘇格蘭裙的故鄉    下一篇 香港從殖民地走來

標籤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