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其中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每年的農歷正月初一是春節,也叫農歷新年。一進入臘月,家家戶戶就開始為過年做准備了。
人們大掃除、辦年貨、寫春聯、寄賀年卡等等。除夕之夜,每家每戶都吃「年夜飯」。大年初一,親戚朋友互相拜年,互相祝福。
人們常用的祝賀語有:「新年好」、「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等,大都是一些吉利的話。長輩還會給晚輩壓歲錢(也可以叫紅包)。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家家戶戶都會吃元宵(南方人叫湯圓)。這一天過後,春節的慶祝活動也就結束了。
陽歷四月五日前後是清明節。清明節這天,一家老小去墓地掃墓,紀念死去的親人。
農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一天是紀念古代楚國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人們在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
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又叫團圓節。這天晚上的月亮是一年中最圓、最亮的,家家戶戶在晚上吃月餅、賞月。在香港,人們還點燈籠、燒蠟燭。
中秋節過後就是九月初九的重陽節了。這一天人們喜歡登高望遠。
除了這些傳統的節日以外,一年中還有其他一些公眾節假日,例如元旦、「五一」勞動節和「十一」國慶節等。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